中國走進現代社會的哲學省察
北京大學哲學系胡軍教授在2022年8月19日溘然長逝。9月,他的遺著《究真求道:中國走進現代社會的哲學省察》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胡軍教授以金岳霖研究著稱于世,由金岳霖而深入知識論、形而上學等專題。他一生的著述,都在力圖從不同角度和層面接續“中國向何處去”這一百年探問。在這本著述中,胡軍教授系統梳理了陳獨秀、馮友蘭等學人對這個問題的論述和解決方案,同時也提出了自己獨具價值的關于中國現代化道路的哲學省察,彰顯一位北大學人對于人類未來文明進程的預流研判與憂患意識,同時盡獻一位中國哲學家對于本土現代化進程的深沉思考與赤子之愛。本書被學術界視為胡軍教授的晚年定論與代表作,本文為上海師范大學哲學系張永超教授特意撰寫以表追思。
胡軍教授的新作,也是他的遺作,《究真求道:中國走進現代社會的哲學省察》(北京大學出版社2022年9月出版),由學理探研進而深入中國現代化進程之哲學省察。嘗試“從中國近現代的百年歷程看中國到自由之路的可能性開展”,直接回應“中國向何處去”這一百年之問,進而探究“現代化”“現代性”之本質,由此“回到儒家思想與現代社會的張力源點,接續前輩學人的自覺探索和批判,重新審視中國走進現代社會的自由之路”(頁15)。胡軍教授在這部著作里,通過對中國現代化進程的哲學省察以及對于未來知識主義社會的展望,盡獻一位中國哲學家對于本土現代化進程的深沉思考與赤子之愛。
【資料圖】
一、經濟實業與學術獨立之痼疾
本書第一章討論了馮友蘭的《新事論》和胡適的《爭取學術獨立的十年計劃》。這是中國步入現代化進程的兩項重要內容:經濟發展與學術獨立。對于馮友蘭先生所贊同的發展實業以實現中國的“自由之路”,作者認為是無法走通的,因為:“經濟上的獨立是要依賴于思想的創新和科學的發明,要依賴于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保?8)對于學術獨立而言,胡適先生發表了《爭取學術獨立的十年計劃》(1947年9月28日《中央日報》)。此篇獨立計劃,蘊含了一代學人的學術激情與愛國熱忱?!毒空媲蟮馈芬粫壮樾桨愕恼J為:缺乏知識理論基礎的“學術獨立”計劃難以實現,“對于胡適本人上述的看法,我們應該深表同情,但我們在此不得不指出的是,他本人的這一看法似乎完全出于主觀、耽于空想?!保?7)此種深層原因便在于邏輯理論、知識理論的研究缺乏,由此而來的學術獨立便難以實現:“如果不重視關于邏輯方法理論和知識理論體系的研究和相關能力的提升,而卻一廂情愿地積極努力鼓吹中國學術獨立也就不免流于虛幻的空想?!保?8)
基于上述兩點評判,《究真求道》一書回到“孔子之道與現代生活”的困境原點?!毒空媲蟮馈芬粫鴱默F代化、現代性的視角入手,明確聲稱“現代化的實質是理性化”(頁48)?,F代化進程中的“工業化”只是其成果,其奠基則在于現代化及工業化底色的“知識理論體系”,這一點正是中國傳統思想所缺乏的,而且在現代化進程中,此一缺陷并未受到應有的重視。隨著中國現代化道路在經濟實業層面的飛速發展,大家對其底基的“理性化”“知識理論”體系則更加漠視甚或漠然。這是中國的現代化道路亟待重視的風險,學界對此不能視而不見。
二、傳統思維與新人生論之提出
無論是發展實業經濟還是學術獨立,最終都是現代“人”的作品,由此兩點我們都終須要回歸到“人”自身。據此,我們再看陳獨秀對于傳統思想尤其是孔教思想的批判,或許會有更多的同情及敬意。這是中國走進現代社會的必經階段,這是一條新路,對于原有的傳統思想資源、穩固的核心價值觀均需痛徹的反省。此種痛徹反省,最終要引進確立一種“新人生論”,而此種人生論旨在培養一種獨立的人格,如同后來陳寅恪所說“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究真求道》對陳獨秀的此種“新人生論”提倡明確表示贊揚:“陳獨秀所倡導的此種人生論實質上便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基本的人的品性,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真正的基礎。新人生論的核心其實就是一種新的思維方式?!保?12)“不先行思想革命,沒有民主、自由、科學、獨立、法制、責任等意識的人來從事單純的經濟建設會給社會帶來無窮的社會問題?!?/p>
個體的獨立人格是中國現代化自由之路的基石,然而我們也要看到此“基石”并不牢靠,一方面此基石并未完全實現,另一方面此基石在提倡者那里有某種“先天缺陷”,這是值得深思的。另外《究真求道》一書指出:“新文化運動領袖人物……對此類問題的討論缺乏深度和系統,沒有能力做學理上的研究與分析?!保?9)“在述說其新人生論的時候,對于科學思維模式也只是一筆帶過?!保?13)進而言之,獨立人格與學術獨立研究是同構的,彼此相互豐富或挫敗。
三、批判性繼承與方法論自覺
中國的現代化進程終究需要建基于個體獨立人格的確立,而獨立人格與方法論自覺是同構關系。中國現代化道路之實現在學理層面便表現為獨立的方法論自覺。由此而言,中國近現代化進程中,在學理層面,一方面有著明確的方法論自覺,另一方面又有著明顯的方法論缺陷。
馮友蘭以邏輯分析方法來建構為維也納學派所“拒斥”的“形而上學”則尤其引人注意,《究真求道》一書則認為“馮友蘭……本人卻并未對邏輯分析方法理論本身作過任何深入細致的論述,更談不上對邏輯分析方法理論的系統研究了”(頁131)?!榜T友蘭對邏輯學知識的這種知識狀況事實上誤導了馮友蘭對維也納學派的邏輯分析方法的理解,也影響了他本人運用邏輯分析方法來構造形而上學的邏輯進程?!保?32)可以說“洪謙是徹底地否定了馮友蘭的形而上學思想體系”(頁145)。需要說明的是,《究真求道》一書出于某種情感和敬意,對于馮友蘭的“形而上學”體系有某種維護,但卻很難視為“理論辯護”。因為作者也看到,對于哲學性質的論述以及“負的方法”之側重,馮友蘭“對邏輯分析方法的性質及其運用的看法已經與維也納學派完全背道而馳”(頁154)。
而對于歸納法,這是近現代以來尤其是培根以來重要的科學方法。對其凸顯是在“中國科學社”同仁的努力下為中國學界所重視,他們認為“無歸納法則無科學”,由此來回應當時“為什么中國沒有科學”的問題。但是,作者對其將歸納法視為“科學”之充分條件則明確表示反對。因為“任鴻雋及以后的學者花了不少的時間介紹、引進歸納方法……但科學在中國似乎并沒有隨著歸納法理論的立足而獲得相應的發展?!保?66)原因何在?還是要回到“人”自身上來,要回到“獨立人格”上來。對于懷疑論方法,作者聲稱“沒有懷疑精神,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哲學思想,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學術研究”(頁171)。然而我們對于懷疑論并不重視,甚至一提到“懷疑”,就視為一種負面評價,“我們過度地堅持可知論的哲學立場……說某某哲學家具有懷疑論的傾向,實質上就是對這位哲學家的哲學思想的批判或不滿”(頁171)。胡適對于懷疑論方法提倡有力,但是在作者看來,其缺陷明顯。另外,需要留意“直覺方法”。作者以邏輯分析見長,但是對于邏輯分析方法、直覺方法,持中和立場(頁195)。
四、未來憂思與重建可能
在《究真求道》一書第四章,作者從“人性”這一視角來探討“知識”“知識主義社會”和“自由之路”?;氐健叭恕弊陨?,這是本書的特點和根基所在。作者說“自由是人的本質。其實,自由不過是人自覺地運用知識系統來說明自我及外在……能力的實現”(頁202)。人的本性、求知與自由,是一體的自然顯現。有獨立的個體人格,才有獨立的學術,才有知識創新與行動自由,才有現代意義上的現代化國家?!坝捎谥R在經濟生活中的全面滲入,現代的經濟生活也出現了革命性的變革?!保?06)這些是作者對于未來社會“知識主義”的展望。
這是一部擲地有聲的書,可以視為胡軍教授的晚年定論與代表作。彰顯了一位北大學人對于人類未來文明進程的預流研判與憂患意識。本書格式引文等方面或有一些小瑕疵,然而胡軍教授的想法、洞見恰恰通過一種行云流水的方式游刃有余地表達出來,自由而灑脫,其根底依托于胡軍四十年來深厚的知識論、方法論訓練,言之成理持之有故,令人期待而欣慰……
中國哲學界對于古文獻的研究,人聲鼎沸、熙熙攘攘,然而就在大部分人熱衷于皓首窮經、或對歷史人物津津樂道時,正是胡軍教授這樣的直面問題、直抒胸臆,讓我們看到延續百年的北大精神,他傳承了蔡元培先生“研究高深學問”之囑托以及“為現代中國尋路”之熱忱。
或許,中國哲學界的研究終須回到自身的問題中來,才是正道。(作者系上海師范大學哲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