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重建需要“知行合一”-世界快播
(資料圖)
■河南經濟報 首席評論員 溫獻偉
近日,中國調味協會在其官網公示了團體標準《老壇酸菜》的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兑庖姼濉穼蠅岵说亩x為:以新鮮芥菜為主要原料,經鹽漬或不鹽漬,添加或不添加食鹽、白酒等輔料,放入潔凈的陶壇中,發酵10天以上而成的腌漬蔬菜。
今年3月15日,湖南插旗菜業有限公司在土坑腌制酸菜被央視“3·15”晚會曝光,讓老壇酸菜深陷信任危機。造成這起負面輿情的根本原因很簡單,就在于某些企業和經營者利欲熏心,缺乏對相關制度和標準的敬畏之心,喪失了應有的責任擔當和商業道德,最終將自己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導致客戶人群嚴重流失,企業口碑和信譽度直線下滑,可謂形象盡毀,得不償失。
近年來,相關機構針對某些具有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的特色食品,相繼發布和出臺行業標準,意在保護和弘揚地方傳統美食文化,并遏制市場野蠻生長和無序競爭。眼下,中國調味協會公示《意見稿》,對相關標準進行升級加碼,同樣顯示出行業治理的態度和決心。不過,在筆者看來,想要徹底扭轉行業不良風氣、挽回既已形成的惡劣市場影響,僅憑一紙《意見稿》恐怕還不夠。這既需要相關部門進一步強化監管,優化常態化監管機制,更需要相關企業和經營者聞過即改、知恥后勇,積極進行信任重建。
因為說到底,再好的標準也只是一種供行業遵照執行的方向和指引。標準是否具有強大的約束力,除了政府部門的強力監管,還有賴于企業和經營者能否奉標準為圭臬,實現誠信自律。目前,老壇酸菜新標準已經進入公示階段,不遠的將來,就需要企業和經營者嚴格執行標準,身體力行地做到“知行合一”。這是修補形象、重建信任的重要前提。
食品安全無小事。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問題。經過不懈努力,食品安全治理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因此,我們絕不容許此類輿情風波破壞來之不易的治理成果。前車之覆,后車之鑒。期待企業和經營者能夠以《意見稿》公示為契機,以對消費者高度負責的態度和實際行動,重塑形象、消弭裂痕,用貨真價實的餐桌美味,共同捍衛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