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8賽季CBA落幕 下賽季常規賽場次將增加為46場
20支球隊分四組,組內打四循環,組外雙循環——
下賽季,CBA每隊將打46場常規賽
隨著2017-18賽季CBA落下帷幕,20支球隊的排名也已經確定,于是下賽季常規賽的分組情況同時“出爐”——在去年6月份CBA公司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明確了從2018-19賽季開始將增加常規賽場次,具體而言就是20支球隊按照本賽季排名蛇形排列分為四個組,每個組內5支球隊打四循環比賽,而面對不同組的球隊依然打雙循環。所以,下賽季常規賽的場次將增加為46場。
常規賽加場,循序漸進
46場打兩個賽季,再增加為56場
本賽季,CBA20支球隊的最終排名依次為遼寧、廣廈、廣東、山東、江蘇、新疆、北京、深圳、廣州、上海、浙江、北控、福建、山西、同曦、青島、吉林、天津、四川、八一。于是,下賽季CBA常規賽各隊根據蛇形排位分成4組,A組為遼寧、深圳、廣州、青島、吉林;B組為廣廈、北京、上海、同曦、天津;C組為廣東、新疆、浙江、山西、四川;D 組為山東、江蘇、北控、福建、八一。江蘇肯帝亞隊將和本賽季季后賽對手山東隊在常規賽鏖戰四場,南京同曦則會和本賽季常規賽冠軍浙江廣廈隊進行4次交鋒。
增加常規賽比賽場次的改革,從下個賽季先開始實行,而且,每隊46場的賽程也還只是“過渡”。根據改革方案,從2020-21賽季開始,常規賽的場次將增加到56場!屆時各隊將根據前一個賽季的最終排名,按蛇形排位分為兩組,各隊與組內每個對手交手4次,與組外每個對手交手2次。
據悉,關于如何增加常規賽場次的方案,CBA方面曾有意參考之前的“南北分區”,然而中國籃球的風格南北之間、東西之間都有較大差異,最終確定了按排名的蛇形排列分組,這樣增加的隨機性和活躍度,每年都會在分組上有變化,有新意。
季后賽擴軍,繼續進行
12支球隊入圍,5到12名先打一輪
增加常規賽場次是從下賽季開始的一項改革,而“季后賽擴軍”則從本賽季已經開始。廣州隊和上海隊作為常規賽的第九、第十名已經享受到了“擴軍”帶來的利好,到了下個賽季,常規賽的11和12名也會得到參加季后賽的機會。
具體而言,下賽季一共有12支球隊進入季后賽,常規賽前四名球隊季后賽首輪輪空,5-12名共八支球隊進行3戰2勝制交叉淘汰賽,排名靠前的球隊擁有主場優勢。1/4決賽,使用5戰3勝制,半決賽與總決賽,均采用7戰4勝制。這樣的賽制,保證了常規賽前四四支相對最強的球隊的8強席位,也讓另外4個8強席位的爭奪變得更加激烈,使得季后賽第一輪變得更為刺激。
此外,下賽季擁有亞外資格的球隊將進一步減少,只有排名第19和第20的球隊可以引進亞洲外援,但如果進入季后賽,該球隊只能使用包括亞洲外援在內的雙外援。本賽季的倒數第一八一隊從未引進過外援,倒數第二的四川隊老板周仕強也有言在先要“放棄”三外援,所以下賽季是否會有“三外援”球隊存在,仍然有變數。
改革的紅利,逐步顯現
實戰多促提高,邊緣球隊更獲益
其實,從本賽季CBA的實際情況來看,改革帶來的利好還是顯而易見的。因為季后賽“擴軍”,常規賽最后時刻各隊廝殺之激烈讓人看得非常過癮,“無欲無求”的“走過場”比賽大大減少,上海隊最后一輪“擠”掉浙江隊上岸仍讓人記憶猶新;因為在比賽時間安排上更加靈活,使得除了周一之外每天都有比賽,這大大增加了CBA的曝光率和關注度,“強強對話”的重點場次也得以在時間上錯開,盡量讓球迷不錯過任何精彩的比賽。
而進一步的改革,無疑將收獲更多的“紅利”。常規賽場次的增加,意味著國內球員可以在更多的實戰中得到提高的機會,一些邊緣球員也可以得到更多的比賽機會,這對于人才培養而言是有利的;季后賽的繼續“擴軍”,不僅會讓常規賽保持緊張刺激的懸念,也會讓季后賽更具有可看性,這對于CBA總體的曝光率和關注度將有更大的提升。尤其是一些常年在季后賽門檻上徘徊的“邊緣球隊”,擴軍無疑大大增加了他們進軍季后賽的希望。記者 張晨瑆